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過傳統年 就到噶哈巫守城部落

過傳統年 就到噶哈巫守城部落

分類標籤: 原住民
過傳統年 就到噶哈巫守城部落

【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每到農曆新年,大街小巷總會見到這樣的景象:大紅春聯、放鞭炮,傳統年菜、紅包、市場攤口賣起拜拜用的鮮花水果。這是漢族的農曆新年,只要抬頭看看日曆上的農曆日子走到初幾,就可以知道現在距離過年還有多少日子。

不同的族群,有著不同的過年方式。噶哈巫文教協會總幹事蕭愛蓮說,噶哈巫族人世代居住在埔里,有自己過年的方式,與漢族不同,也與「山上的」不一樣。蕭愛蓮笑說,小時候在埔里長大,埔里的守城大山是牛眠山、守城份、蜈蚣崙、大湳等四個村莊的獵場;較高的山區是屬於賽德克族與泰雅族的傳統領域。

4個噶哈巫族人世居之地,被外面的漢人稱為「四庄」,老一輩的人會稱四庄的人叫「四庄番」,和山上的賽德克族或泰雅族都不同。蕭愛蓮說,當時外地人聽他們是牛眠山、守城份、蜈蚣崙、大湳等地來的,就會說「那是四庄人」;不同的族群之間,有著明顯區隔。

蕭愛蓮說,就像賽德克族不願被併入泰雅族一樣,噶哈巫族人也認為,噶哈巫族有著完整的族群語言和文化、歷史背景,不能被歸在巴宰族裡。這次的噶哈巫族傳統年中,族人將會用族語演出話劇,表演他們的傳說故事,向參與過年的朋友介紹族群歷史。

蕭愛蓮說,由於長輩們有和賽德克、日月潭邵族通婚,相互來往間,聽過許多部落耆老講述的故事。例如早期噶哈巫族人曾經和賽德克族人聯手,在山區建築防禦工事,共同抵抗布農族人的入侵。

談到如何制定過年的日期,蕭愛蓮說,早期噶哈巫族人並非以固定日子來決定過年時間,而是用「冬季作物收割後的月圓日」,連續舉辦3天的傳統祭典當做過年。過年時部落婦女會製作「阿拉粿」,用月桃葉包裹傳統食材分給族人享用。「早期因為窮,加上方便外出打獵攜帶,食材都要醃製,所以特色是很鹹!」

蕭愛蓮說,近年來,有許多旅居在外的年輕世代,開始注重自己的族群特色和文化,會返鄉詢問長輩「噶哈巫族」的由來;這才驚訝發現,原來自己是原住民而非漢人。部落耆老都相當欣慰,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參與學習部落事務、下功夫學族語,是相當好的現象。

此次「噶哈巫族傳統過年」日期在15日,從中午11點開始一直進行到晚上。傳統過年內容包括文物展、牽田、走鏢、認識傳統農獵生活、族語話劇、紀錄片與過年祭典等。

噶哈巫傳統年開放民眾參與,自行開車者從國道3號接國道6號直走至終點,右轉中山路往埔里市區,第一個紅綠燈時右轉大湳路直入,過守城橋繼續到底,就是噶哈巫傳統年的會場。搭乘大眾運輸者,守城部落表示,每鐘點在埔里車站前有接駁車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