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程] 成大博士蘇彥勳發現樹葉會發光 引起國際極大關注(
英文版)
《成大即時新聞》(2010/11/30)甫在99年7月從國立成功大學物理所畢業、現擔任中研院應用科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的蘇彥勳博士,他在成大所發表的博士論文〈以海膽狀金奈米粒子螢光激發天然植物發光(Photoluminescence from Gold Nano-sea-urchins)〉,發現樹葉可以發光,吸引國外媒體高度的注意,不僅英國皇家化學學會學術雜誌《化學世界(Chemistry World)》與國際科學雜誌《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爭相訪問,世界前三大多媒體新聞通訊社之一的路透社亦指派兩名記者專程到成大作專題採訪。
路透社記者陸逸馨等一行兩人,26日上午10日抵達成大物理系張為民教授實驗室,採訪蘇彥勳博士及指導老師張為民教授,根據路社記者陸逸馨透露採訪理由,是因路透社駐美國華盛頓的編輯看到此一發現的相關報導,頗感到新鮮有趣,於是聯絡路透社駐台灣分部採訪,並希望透過視覺的方式,與國外的學術界,甚至業界,分享此一研究發現,特別攝影機拍攝奈米粒子螢光激發天然植物發光的實驗過程。
訪談中,路透社記者陸逸馨,除實境拍攝蘇彥勳博士從配置藥品、檢測儀器到注射試管的實驗過程,詳細紀錄每一個步驟,也針對海膽狀金奈米粒子螢光可激發天然植物發光的概念、起源、未來發展的潛能等三個面向就教蘇彥勳博士。路透社記者陸逸馨除相當滿意採訪結果,也對蘇彥勳博士的新發現表示推崇。
蘇彥勳博士指出,目前很多發光二極體(LED)都是利用螢光粉來激發不同波段的光,但螢光粉其實具有很強的毒性,而且價格高。因此,秉持環保節能、愛護地球的觀念,才想到研發這種環保的照明方法。另外,因為目前奈米粒子只能進入細胞質,還未能進入細胞核,要達到路燈效果尚須一段時間努力與研發,才能讓樹葉於夜間運作發光,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並同時進行光合作用,以達到環保與節能。
深入資訊:
成大即時新聞 2010/11/30
-----------------------------------------------------------------------------------------------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ci-Tech Newsbrie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