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醫療] 個人化醫療

[醫療] 個人化醫療

分類標籤: 科技文摘  健康  生理  社會企業
【篇名】個人化醫療
【作者】國科會駐英科技組
【出處】國科會國合網專題報導
【連結】http://stn.nsc.gov.tw/view_detail.asp?doc_uid=0980609016


【內容】

一、摘要
個體間遺傳密碼的差異、基因與環境間的交互影響以及個體免疫系統過去獨特的抗病記憶等,都是個人罹患疾病風險性不同、對醫療反應不一的主要原因。了解人體這些生物特徵變異的程度及特性,能將醫療按照每個病患不同的病史、基因和免役系統做有效且精確地調整,達到醫療個人化。本專題將檢視現行有關個體差異的研究,同時也探討個人化醫療的前景、挑戰和政策可能帶來的影響。

二、醫療個人化
一般醫療過程中,「嘗試與錯誤」(trial and error)是臨床醫師用以減輕病症、降低副作用的方法。然而,透過個人化醫療,事先預測病人對療程的反應或在病症發生前先採取預防措施將不再是天方夜譚。

雖然個人化醫療可以依個體需要提供專屬治療,但這種針對特殊群體、帶有選擇性的治療方式卻可能因此限制許多潛在能受惠的患者接受治療;相較之下,制式化(one size fits all)的醫療方式以一治百,因此能涵蓋較多可能受惠的患者。不過,當環境因子、基因和生物特徵等個體間的差異都納入考量時,診斷疾病的方式、藥物的研發以及治療性細胞、組織與病人間的配對方式都將隨之改變。

歸類個體差異使醫療更精確
雖然種族和健康之間有著複雜且密不可分的關係,以人種來臆測個體間的生物差異並進而定義個人化醫療卻是不適切的作法(相關資料可參閱Postnote 276)。對於基因、環境和免疫因子如何造成個體間的差異現已漸獲了解,測試這些因子的技術也比以往進步,若這些因子能有效預知個體罹患疾病的風險和對醫療的反應,那麼將來以此歸類個體差異即可精確地依不同患者需求提供適切的醫療。

個體發展和環境的變異
基因和環境對個體的生物特徵有決定性的影響力。孩童時期的發展、飲食習慣、環境中所接觸的毒物和細菌,以及社經地位等都深深影響個體的健康狀態。雖然基因與環境間的交互關係複雜且難以量化,少了環境因子的相關資訊,疾病的基因檢測也就變得毫無參考價值。

人體基因變異
基因變異的程度不一,小至DNA上的單一因子變異,大至整體基因組(genome)的部份變異。後者影響層面廣,涉及大量基因或生理的表現。由於目前已完成定義的基因組仍在少數,因此醫學界所熟知的基因變異多屬DNA上的單一因子變異。預計隨著更多基因組定義完成,將來對基因組的變異程度以及變異的重要性必能有更清楚的認識。

從目前對個體差異的了解可歸納出以下兩點:
1. 個體間為數不多的基因變異可推知各人種間的關係極為密切;
2. 區域性及種族間的變異確實存在。舉例來說:飲食習慣不同所造成的生理適應(例如:消化牛奶的能力-乳糖不耐症)

測量基因變異
基因和疾病間的關聯性約可歸為以下兩大類:
1. 單一基因失調:超過兩千種可預知的遺傳性疾病與單一基因變異有關;
2. 與多重基因有關的複合性疾病:第二型糖尿病(Type II diabetes)和高血壓均屬此類,病發原因與多重基因和(或)環境因子間的交互作用有關,關係極其複雜,難以歸咎至單一基因的影響。透過『風險檔案』(risk profile)比較個體基因和一般群體基因的分布狀況可預知個體罹患該疾病的風險性。

非遺傳/非基因特徵:DNA受損和表現遺傳
除了遺傳性DNA變異,腫瘤內的癌細胞亦屬一種基因變異下的產物,由一群受損或突變的 DNA 所造成。藉由辨識腫瘤內的 DNA,醫生則能對症下藥。

表現遺傳(epigenetics)屬於另一種變異,雖然DNA序列本身並無變異,但基因物質的讀取和基因表現的方式卻受到影響。這類基因在特定環境因素(如:飲食)的影響下,自動開啟或關閉其基因機制,改變基因表現方式,且可能將這樣的變異傳給下一代。表現遺傳可用來解釋某些同卵雙胞胎中僅一人罹患複合性疾病。

三、診斷測試
精確的診斷是個人化醫療成功的關鍵。換言之,個人化醫療受限於診斷測試的明確性和可靠性。以下列舉幾項主要的診斷測試類型:

生物標記 生物標記(biomarkers)指的是體內可量取的標示性物質,能呈現健康狀況、罹患疾病的風險性以及預期的醫療效果。這類標示性物質一般為基因訊息或體內代謝活動的相關產物,如:蛋白質或荷爾蒙。當病症與基因或體內生理活動等因素有關時,同樣的病徵不代表患者罹患的是相同疾病,藉由這些生物標記的測試將可找出引起該病症或影響藥物反應的問題基因或生理活動。

基因診斷測試 多數臨床基因測試著重在篩檢與疾病有關的單一基因變異,例如:與乳癌罹患率高度相關的基因或一些無法醫治的遺傳性疾病。至於常見的複合性疾病,基因測試則效果不彰。

四、實行個人化醫療
個體差異在醫療上的應用大致有兩大方向:
1. 發展個人細胞療法,如:幹細胞療法(stem cell therapies);
2. 按照基因變異調整病患藥物療程,即所謂基因藥理學(pharmacogenomics)。

幹細胞療法 幹細胞可用來代換受損或生病的組織。一般常見的作法是從幹細胞捐贈銀行尋找能與病患體質配對的幹細胞,應用的概念與器官移植或輸血等相似;另一種作法是從患者自身取得幹細胞,再發展成無免疫衝突的個人專屬細胞庫,目前的醫療技術已可將細胞誘發成軟骨和皮膚等組織,預計未來可培植更多其他種類的細胞。除此之外,未來另一可能作法是發展『胚胎型細胞』,此類細胞具有發展為各類細胞和組織的潛力。發展胚胎型細胞的可能方法有二:1. 將DNA轉載至胚胎細胞中;2. 誘導病患的成熟細胞回歸至似胚胎狀態的細胞。然而,這種作法仍存有許多疑慮,除了昂貴、耗時外,亦有引發道德爭議的隱憂。

基因藥理學
臨床上各個患者對藥物的不同反應大約20-95%與基因有關,透過診斷測試或許可以預知個別患者對醫療的可能反應。基因藥理學(pharmacogenomic)觀察藥物反應與特殊基因間的連帶關係,試圖從此關係預測合適的藥物劑量同時也降低藥物副作用。預期這門科學最終能發展到依特殊基因或者個體之特殊代謝過程來設計藥物的境界。

健康經濟學
發展個人化醫療將會重新塑造藥理研究與發展以及健康部門對經濟效益的估算。過去藥學上的商業經營模式主要仰賴暢銷藥物的普遍性,藉由全球銷售的巨額獲利來緩解申請藥物管制許可和研究與開發的支出。相較之下,鎖定特定基因族群而研發的專門藥物銷售市場小,藥物的開發勢必要有新的經濟模式來支持。

探討多重基因和複合性疾病的關係需投注大量資金,同時亦須針對廣大群體收集個體基因和健康的相關資訊。反對此基因研究者批評,改變個體行為模式對健康的助益遠大於透過基因發展個人化醫療。牛津健康聯盟(Oxford Health Alliance)其中一項倡議就指出,不良飲食習慣、抽菸和缺少運動等行為模式是導致四種疾病的主因,總致死率高達世界死亡數量的一半。

五、概要
• 基因和環境的交互作用造成個體差異,進而影響個體對藥物的反應以及罹患疾病的風險性。
• 個人化醫療依據每個病患不同的生物特徵給予專門的醫學療程。
• 基因和疾病間的關係主要可分為兩大類:DNA 上的單一因子變異、多重基因與複合性疾病之關聯。
• 隨著對體內生物因子控制基因活動的了解、定義基因科技的進步,未來個人化醫療將發展出更多能診斷個體差異的方式以及與之對應的專門醫學療程。



Edited 2 time(s). Last edit at 06/15/2009 08:57PM by gustav.
(編輯記錄)

Re: [醫療] 個人化醫療

分類標籤: 科技文摘
虽然不属于正统西医系统, homeopathic healing 一向都是個人化醫療,可以网上测验一下
http://abchomeopathy.com/go.php

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