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災害防治] 台灣地處太平洋地震環帶,不能等閒視之 – 成大校長黃煌煇提出警訊

[災害防治] 台灣地處太平洋地震環帶,不能等閒視之 – 成大校長黃煌煇提出警訊 (英文版)

《成大即時新聞》(2011/04/12)日本受到9.0大地震、大海嘯的嚴重摧殘,同處地震頻繁的台灣不得不所有警惕。而從事水工研究數十年、堪稱世界非線性波動力學先驅的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說,海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或海底大規模坍方引起海面水位突然變化,隨即受到重力作用而以波動形態向外傳播所產生,在傳播過程中有可能因能量集中使水位升高,甚至沿著斜坡淺灘向岸推移,而造成極大的破壞。過去臺灣曾經有6次海嘯紀錄,造成嚴重破壞,對於大型海底地震造成海嘯災害的可能性不能等閒視之。

成大校長黃煌煇4月11日上午應邀參加新北市政府與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舉辦的「日本大地震、大海嘯之後─新北市面對環境災變的因應與反思」座談會發表專題演說,對於海嘯的生成、海嘯與地震的關係、以及海嘯災害實例,從專業角度提供建言。

在歷史紀錄中尚不曾出現像南亞、日本如此巨大的海嘯破壞,一般人無法想像海嘯來襲的威力,以至於毫無警覺性,於是便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黃煌煇校長呼籲政府部門宜先整合國內的資源投入研究,掌握先機,事前做好防範規畫,減少可能的災害損失。

黃煌煇指出,海嘯是屬於周期4分鐘以上,由於地震、火山爆發或海底坍方所引發的重力長波。海嘯的波高雖不是很大,但傳播速度驚人,可達每秒150至 215公尺,幾乎與噴射客機同樣快速。海嘯貫穿力強大,可把淺灘或岸線處的物體(包括人畜、斷木、甚至車子)往內陸推移數公里,退水時則可把陸上的行人或物件回刷至較深的水域,威力驚人。

黃煌煇說,依據歷史記載,臺灣自西元1661年至今疑似海嘯的紀錄即有6次之多。其中較具爭議的是1781年發生在高雄的海嘯,相關記載的傷亡相差頗巨。而較為明確的則屬清同治六年(1867年)的基隆海嘯,是基隆東北方的海底地震所引起的。當時基隆尚未建港,海域是漏斗形的海灣,海嘯進入海灣後,能量容易集中,使水位大幅提高而推升至陸上,捲走居民數百,市街全毀,重創基隆。

從已有的文獻或紀錄雖可得到人畜傷亡的統計資料,藉此推測海嘯對環境生態破壞的威力,但因發生的次數及實測數據太少,而無法由有限的資料去推估其生成、傳動與威力。因此,必須藉由數值模擬與水工模型實驗來呈現海嘯運動的全貌,以協助對海嘯的傳動特性能有多一層的認識,並據以深入探討對環境生態可能造成的破壞,甚至建立預警系統,期能減低傷害。


深入資訊:
成大即時新聞 2011/04/12

-----------------------------------------------------------------------------------------------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ci-Tech Newsbrie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