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有關第三批判第二節第一句的英文解釋

Posted by HP 
有關第三批判第二節第一句的英文解釋

我發現我的英文實在不太好,這一句的意思不問清楚實在是不太確定:

Interest is what we call the liking we connect with the presentation of an object's existence.


我在猜想,康德的語句上基本的意思是 interest 是 the liking,對嗎?(我的意思是我不太確定)


然後,we connect with the presentation... 這裡的 we connect with 到底是 connect 什麼 with 什麼?(嚕嚕,我想這種問法只有中文語系才看得懂。)

還是,沒有 connect 「什麼」 with 什麼,就直接是 connect with the presentation(雖然我不知道這樣的解釋是什麼意思)?或者是, we connect ourselves with the presentation...?

嗯,這一句應該就是這些問題吧。

有人可以問答嗎?



Edited 1 time(s). Last edit at 01/29/2009 01:50AM by HP.
(編輯記錄)

德文原文:
Interesse wird das Wohlgefallen genannt, was wir mit der Vorstellung der Existenz eines Gegenstandes verbinden.

英文直譯:
The comfortable feeling (liking) which we associate with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some object, is called interest.

附釋:
某物體的實存(感官受其觸發而動、進而形成對某物實存的意識)被我們關聯於一種主觀的舒適感受,該舒適感受就是interest。
我們應該先把這個句子放在先驗理想主義的脈絡中了解,先驗理想主義認為:我們的所知僅能是在我們表象能力的形式(如具時間、空間屬性的、具直觀屬性的、具概念性的等等)所允許的樣貌被我們認識,而這些形式以一種先驗的關係制約我們的認知進而制約我們的經驗,並使我們的經驗成為可能。某物的實存,是因為某物觸發我們的認知能力,以致我們的認知能力運作,而認知能力運作按照其先天具有的形式條件而造就了我們對該物的意識,其中,有某些經驗的、感官的屬性屬於該物特有(特有的意思,是該物對感官的觸動使感官結果以一特有方式呈現在我們的意識中),而這些特有性被知性以規則的方式區分著,而某些必然屬性屬於認知能力的先天形式。某物的實存被我們關聯於一種主觀的舒適感受,這便表示某物是被認知的某物(滿足認知條件),稍後我們會讀到,這個某物是一種以經由(認知能力之一的)想像力按照(認知能力之二的)知性的規則進行聯想而形成的既定的判斷(determined judgment)為基礎的一種意識對象,在這情況底下,這個對象就不會是審美判斷的對象(在第一節中,康德就嚴格區分了審美判斷決不是認知判斷)。而如果這樣的一種對象存在,即表示這樣一種對象被我們意識到,而在我們的意識中,我們又能把這個對象關聯於我們的一種主觀的舒適感的話,該舒適感康德稱作「interest」。
例如:當我意識到一杯咖啡,且這個意識的內容還包含了我正在品嚐它,且這樣的意識中我的心智狀態處於一種舒適、愉悅感,這樣的心智狀態,便是一種interest;又假若我意識到一杯咖啡,這個意識的內容還包含了「咖啡可以使我有精神(假若我喝了咖啡,我想要用咖啡令我有精神的目的會被滿足)」,這尚未發生但是可預期的舒適感也是interest,不過在還沒發生之前,還不能算是interest,因為它還沒發生、咖啡的實存還不與我實際的舒適感相關連。請參考:一杯咖啡與一個人的差別



Edited 4 time(s). Last edit at 02/02/2009 09:01PM by gustav.
(編輯記錄)

Re: 有關第三批判第二節第一句的英文解釋

分類標籤: 康德判斷力批判
I feel exited and satisfactory reading your response. Cool.

Re: 有關第三批判第二節第一句的英文解釋

分類標籤: 康德判斷力批判
目前這一段有許多可以討論的。我有種一下就進入重點的感覺。

不過我先問一個在讀這兩節時 wind around 很久的問題: presentation 是什麼?

剛好你這邊翻成 Representation (不知是有意還是打錯?),更讓我更注意這個問題。

從你的翻法「某物體的實存」看來,目前好像或可能先不必深究。不過從我之前作網路研究的經驗,Presentation 頗有一些涵意。在網路的架構中,有一層叫 Presentation Layer。Presentation Layer的上層是Application Layer(應用軟體層),下層是 Session Layer,共有七層。這個分層可見 OSI Model

這個 Presentation Layer 我以前就一直覺得很抽象(現在也是),而網路掛的人似乎也因為覺得不直覺或太抽象(or不好用?)也就不太談這個原來很經典的 7-Layer OSI Model,甚至很扯的是,我大學時候學 Computer Network 的那本書改版之後就「直接不講了」。(扯遠了,不過好像也不是全然無關)

原則上,就維基百科的說法:

Presentation layer relieves the application layer of concern regarding syntactical differences in data representation within the end-user systems.

而就例子而言,我們平常可能有在用的「遠端桌面」的通訊協定(Protocol)就屬於 Presentation Layer。(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 Web/HTML 是屬於 Application Layer。)

對我而言,我的思考可能會從這個地方切入。我的直覺覺得好像有些關係。

基本上,在這一篇文章我想要問的是 Presentation/Representation 的意思。如果這個問題不會太早的話。



Edited 1 time(s). Last edit at 02/05/2009 02:11AM by HP.
(編輯記錄)

Re: 有關第三批判第二節第一句的英文解釋

分類標籤: 康德判斷力批判
A quick response:

Quite confidential, isn't it? lol~~

Re: 有關第三批判第二節第一句的英文解釋

分類標籤: 康德判斷力批判
嗯嗯...
好像清楚一點了....
所以說:interest一定得是已經感官上接觸過的觸動主觀舒適、愉悅的心智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