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Change History

Message: [訪談][鋼鐵業] 中小企業看 ECFA:良藥亦毒藥 / TVBS

Changed By: HP
Change Date: February 18, 2010 01:56AM

[訪談][鋼鐵業][訪談] 中小企業看 ECFA:良藥亦毒藥 / TVBS
TVBS 2010/02/16 蔡祐吉

兩岸積極洽簽ECFA,過去幾十年撐起台灣經濟半邊天的中小企業主們,卻憂心這帖藥方,如果使用不當,可能「良藥變毒藥」,提早讓中小企業生存不下去。今天的ECFA大透視系列報導,資深記者蔡祐吉、潘郁文將帶您前進機械製造產業的第一線,聽聽中小企業主的聲音,了解他們所需要的協助與建議。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2009.12.22):「推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架構,這樣一個架構協議,是一個純粹的經濟議題,確實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2009.12.22):「結論都是互利雙贏的。」

兩岸兩會負責人相見歡,異口同聲說,要趕快簽署ECFA,但是到底什麼是ECFA,簽ECFA有什麼好處和壞處,老百姓卻一直霧煞煞。國民黨籍立法委員侯彩鳳(2009.12.17):「到底ECFA是什麼碗糕,不要污衊我們勞工,(請來)一流的講師,我們勞工都在睡。」

根據經濟部的官方報告,台灣會因為ECFA而受惠的,包括塑膠、機械、紡織,石化、煤製品及鋼鐵等產業,以鋼鐵業的鍍鋅鋼捲為例,台灣一年,銷往中國大陸的數額,超過一百億元,目前的主要對手,是日本和南韓,但是如果未來不必再付出百分之八的關稅,很有可能進一步擊退日韓,拉高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

不過相對地,大陸廉價鋼鐵製品,也會銷來台灣,未來新蓋的建築物,使用的就可能是大陸鋼筋,同樣的,在台灣奮鬥多年的,中小型製造業與模具業,也將因為上中下游,廠商接連外移,而被連根拔起。

製造業者潘建芳:「台灣的模具工業,雖然是現在比較精密,比較有優勢,但是如果不再考慮,跟著系統廠走,跟著組裝廠走的話,可能競爭力會越來越弱,甚至於把整個行業,整個市場都拱手讓給大陸。」

潘建芳在高雄縣燕巢鄉,設廠生產家具五金,及三C外殼等產品,他自豪地拿出大陸貨做比較,指出台灣的技術跟精緻度,大陸根本不是對手。

製造業者潘建芳:「這裡的角度是90度的,我們台灣做的公差,就是90度加減2度,絕對保證,在這個公差範圍之內,很精密很密合,我們看過那個大陸的產品,也是做90度,但他們的公差,可能是加減5度到8度,也是可以用但是不密合,裝起來不精密,會卡卡的甚至於會有噪音。」

雖然台灣產品的品質,目前為止,還是比大陸貨好得多,但是製造業的產能在萎縮,卻也是不爭的事實。TVBS記者蔡祐吉:「實地走訪南部,第一線的工廠,跟中小企業主,深度訪談之後可以發現,其實訂單銳減的效應,並不是在兩岸,決定簽署ECFA之後,才出現事實上廠商外移的狀況,已經逐年地嚴重化,如何救亡圖存,考驗的是政府,能不能拿出一套具體的辦法。」

鏡頭轉到另一家工廠,這裡是專門,切割不銹鋼片的廠房,在不銹鋼業屬於中游,負責人蔡永輝說,ECFA還沒簽,他就已經感受到下游,一百多家廠商,投資腳步放緩的效應,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產品,未來到底有沒有能力,跟大陸產品競爭。

鋼材業者蔡永輝:「如果說我們的下游廠商,本身他的產品相當有競爭性,也許他可以在台灣增加投資,然後把他的產品做大,做得更精緻,銷往中國大陸去,那如果說相對地,沒有這些競爭條件之下,相對地我想慢慢,是不是就會萎縮下來。」

不過儘管台灣的產量在減縮,中小企業主們還是認為,簽署ECFA,是非走不可的一條路。製造業者潘建芳:「台灣中小企業的未來,沒有ECFA,沒有兩岸自由貿易的,簽訂的話,台灣會慢慢失去機會,最後就是沒有機會,簽ECFA,可能是還有更多機會,但是簽ECFA下去,如果沒有很好的計畫,跟配套的話,可能會台灣的企業,會死得更快,等於是台灣的市場,讓人家長驅直入。

鋼材業者蔡永輝:「ECFA我們簽這是必然的嘛,東協簽了以後,我們台灣再不簽的話,我們怎麼走,簽了以後我們能夠享受的,中國市場這麼大,中國市場不是我們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你一定要有相當的能耐,所以機會來了機會來,你能夠把握這個機會嗎,你要把握這個機會,你本身就要有這個能耐。」

蔡老闆講的這個能耐,其實就是中小企業主,最大的共同心聲,也是他們最希望政府,必須提供的協助。製造業者潘建芳:「我們不知道怎麼去開發,知道他有這個市場,知道大陸最近的,經濟成長很快,已經產生一些大陸的新貴,但是這些人在哪裡,在這麼大的中國裡,我們怎麼去挖掘他們的市場,怎麼去凝聚他們的市場,我們不知道怎麼做,因為我們都是中小企業啊。」

在商言商,中小企業主坦言,他們不像大企業,有專門的團隊,在研究大陸市場,他們希望政府輔導,在市場開發,與智慧財產保障方面,提供協助,讓他們有根留台灣的本錢,否則的話,在市場接近性,以及成本等因素的考量下,工廠搬光光,早晚全部撤離台灣,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的事。

Original Message

作者: HP
Date: February 18, 2010 01:31AM

[鋼鐵業][訪談] 中小企業看 ECFA:良藥亦毒藥 / TVBS
TVBS 2010/02/16 蔡祐吉

兩岸積極洽簽ECFA,過去幾十年撐起台灣經濟半邊天的中小企業主們,卻憂心這帖藥方,如果使用不當,可能「良藥變毒藥」,提早讓中小企業生存不下去。今天的ECFA大透視系列報導,資深記者蔡祐吉、潘郁文將帶您前進機械製造產業的第一線,聽聽中小企業主的聲音,了解他們所需要的協助與建議。

海協會會長陳雲林(2009.12.22):「推動建立兩岸經濟合作架構,這樣一個架構協議,是一個純粹的經濟議題,確實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2009.12.22):「結論都是互利雙贏的。」

兩岸兩會負責人相見歡,異口同聲說,要趕快簽署ECFA,但是到底什麼是ECFA,簽ECFA有什麼好處和壞處,老百姓卻一直霧煞煞。國民黨籍立法委員侯彩鳳(2009.12.17):「到底ECFA是什麼碗糕,不要污衊我們勞工,(請來)一流的講師,我們勞工都在睡。」

根據經濟部的官方報告,台灣會因為ECFA而受惠的,包括塑膠、機械、紡織,石化、煤製品及鋼鐵等產業,以鋼鐵業的鍍鋅鋼捲為例,台灣一年,銷往中國大陸的數額,超過一百億元,目前的主要對手,是日本和南韓,但是如果未來不必再付出百分之八的關稅,很有可能進一步擊退日韓,拉高在中國市場的佔有率。

不過相對地,大陸廉價鋼鐵製品,也會銷來台灣,未來新蓋的建築物,使用的就可能是大陸鋼筋,同樣的,在台灣奮鬥多年的,中小型製造業與模具業,也將因為上中下游,廠商接連外移,而被連根拔起。

製造業者潘建芳:「台灣的模具工業,雖然是現在比較精密,比較有優勢,但是如果不再考慮,跟著系統廠走,跟著組裝廠走的話,可能競爭力會越來越弱,甚至於把整個行業,整個市場都拱手讓給大陸。」

潘建芳在高雄縣燕巢鄉,設廠生產家具五金,及三C外殼等產品,他自豪地拿出大陸貨做比較,指出台灣的技術跟精緻度,大陸根本不是對手。

製造業者潘建芳:「這裡的角度是90度的,我們台灣做的公差,就是90度加減2度,絕對保證,在這個公差範圍之內,很精密很密合,我們看過那個大陸的產品,也是做90度,但他們的公差,可能是加減5度到8度,也是可以用但是不密合,裝起來不精密,會卡卡的甚至於會有噪音。」

雖然台灣產品的品質,目前為止,還是比大陸貨好得多,但是製造業的產能在萎縮,卻也是不爭的事實。TVBS記者蔡祐吉:「實地走訪南部,第一線的工廠,跟中小企業主,深度訪談之後可以發現,其實訂單銳減的效應,並不是在兩岸,決定簽署ECFA之後,才出現事實上廠商外移的狀況,已經逐年地嚴重化,如何救亡圖存,考驗的是政府,能不能拿出一套具體的辦法。」

鏡頭轉到另一家工廠,這裡是專門,切割不銹鋼片的廠房,在不銹鋼業屬於中游,負責人蔡永輝說,ECFA還沒簽,他就已經感受到下游,一百多家廠商,投資腳步放緩的效應,大家都不知道,自己的產品,未來到底有沒有能力,跟大陸產品競爭。

鋼材業者蔡永輝:「如果說我們的下游廠商,本身他的產品相當有競爭性,也許他可以在台灣增加投資,然後把他的產品做大,做得更精緻,銷往中國大陸去,那如果說相對地,沒有這些競爭條件之下,相對地我想慢慢,是不是就會萎縮下來。」

不過儘管台灣的產量在減縮,中小企業主們還是認為,簽署ECFA,是非走不可的一條路。製造業者潘建芳:「台灣中小企業的未來,沒有ECFA,沒有兩岸自由貿易的,簽訂的話,台灣會慢慢失去機會,最後就是沒有機會,簽ECFA,可能是還有更多機會,但是簽ECFA下去,如果沒有很好的計畫,跟配套的話,可能會台灣的企業,會死得更快,等於是台灣的市場,讓人家長驅直入。

鋼材業者蔡永輝:「ECFA我們簽這是必然的嘛,東協簽了以後,我們台灣再不簽的話,我們怎麼走,簽了以後我們能夠享受的,中國市場這麼大,中國市場不是我們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你一定要有相當的能耐,所以機會來了機會來,你能夠把握這個機會嗎,你要把握這個機會,你本身就要有這個能耐。」

蔡老闆講的這個能耐,其實就是中小企業主,最大的共同心聲,也是他們最希望政府,必須提供的協助。製造業者潘建芳:「我們不知道怎麼去開發,知道他有這個市場,知道大陸最近的,經濟成長很快,已經產生一些大陸的新貴,但是這些人在哪裡,在這麼大的中國裡,我們怎麼去挖掘他們的市場,怎麼去凝聚他們的市場,我們不知道怎麼做,因為我們都是中小企業啊。」

在商言商,中小企業主坦言,他們不像大企業,有專門的團隊,在研究大陸市場,他們希望政府輔導,在市場開發,與智慧財產保障方面,提供協助,讓他們有根留台灣的本錢,否則的話,在市場接近性,以及成本等因素的考量下,工廠搬光光,早晚全部撤離台灣,絕對不是危言聳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