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 History
Message: 補充(針對觀如來品)
Changed By: gustav
Change Date: November 11, 2009 07:04AM
補充(針對觀如來品)
如來所有性 即是世間性
如來無有性 世間亦無性
以上四句是《中論.觀如來品》的結論,這結論實在太精彩。如來在此已經泛指人格完整、成量者(ideal human),而以佛陀為喻,且給予大家方向與希望,且由如來與世間、有與無在此四句的排比中,揭露出真實意義來。就如來在世時的一切實有,所顯示的就是一切世俗的實有性(諸法)聚合在、也聚合為如來的實有,但跳離世俗見復觀一切如來住世的實有是空,一切世俗的實有性亦是空;如來空來空去才是徹頭徹尾不變的真相,依此才有一切法有同時也一切法空。這裡面明白地正面指出一些緣起無自性的系統性意義:能所主客同一(一切法有等於如來有、一切法空等於如來空)、空有同一但二諦分說(究竟事實是空亦是戲論,知道空才知道戲論,未知空實無戲論~身在戲論不知戲論,戲論雖等同於妄見卻是認識空之後的真理)。
印順法師在《中觀論頌講記.觀如來品第二十二》的前言中立刻寫道:「人是能破能觀能證者的如來,法是所破的顛倒、所觀的諦理、所證的涅槃。」首先,當然「破、觀、證」的意義究竟為何是個基本問題,不過更先思及的是此說中的主客二分結構(能與所之分)之重要性以及為何法之為所破、所觀、所證分別被給了不同假名,但人皆名為如來?又,似乎人之為如來既為一、亦非一。為一,是就緣起起源的、先驗的這邊來說若不為一則無identity與continuity;非一,是就緣起的結果、經驗的這邊來說若非非一,則所破、所觀、所證亦不相異。於外顯現於境的很清楚地彼此相異,但於內作為能這樣的條件者要既一且非一便顯示出一種「綜合」的要求(多元與統一之間的過渡),且透過對它的認識我們了知於外所顯的顛倒、諦理與涅槃既相異,又同一。
Changed By: gustav
Change Date: November 10, 2009 09:10PM
補充補充(針對觀如來品)
印順法師在《中觀論頌講記.觀如來品第二十二》的前言中立刻寫道:「人是能破能觀能證者的如來,法是所破的顛倒、所觀的諦理、所證的涅槃。」首先,當然「破、觀、證」的意義究竟為何是個基本問題,不過更先思及的是此說中的主客二分結構(能與所之分)之重要性以及為何法之為所破、所觀、所證分別被給了不同假名,但人皆名為如來?又,似乎人之為如來既為一、亦非一。為一,是就緣起起源的、先驗的這邊來說若不為一則無identity與continuity;非一,是就緣起的結果、經驗的這邊來說若非非一,則所破、所觀、所證亦不相異。於外顯現於境的很清楚地彼此相異,但於內作為能這樣的條件者要既一且非一便顯示出一種「綜合」的要求(多元與統一之間的過渡),且透過對它的認識我們了知於外所顯的顛倒、諦理與涅槃既相異,又同一。
Original Message
作者: gustav
Date: November 10, 2009 09:09PM
補充
印順法師在《中觀論頌講記.觀如來品第二十二》的前言中立刻寫道:「人是能破能觀能證者的如來,法是所破的顛倒、所觀的諦理、所證的涅槃。」首先,當然「破、觀、證」的意義究竟為何是個基本問題,不過更先思及的是此說中的主客二分結構(能與所之分)之重要性以及為何法之為所破、所觀、所證分別被給了不同假名,但人皆名為如來?又,似乎人之為如來既為一、亦非一。為一,是就緣起起源的、先驗的這邊來說若不為一則無identity與continuity;非一,是就緣起的結果、經驗的這邊來說若非非一,則所破、所觀、所證亦不相異。於外顯現於境的很清楚地彼此相異,但於內作為能這樣的條件者要既一且非一便顯示出一種「綜合」的要求(多元與統一之間的過渡),且透過對它的認識我們了知於外所顯的顛倒、諦理與涅槃既相異,又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