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ge History
Message: Re: [小常識] 檸檬皮消毒水 殺菌效果90%
Changed By: medical
Change Date: May 18, 2010 10:11AM
Re: [小常識] 檸檬皮消毒水 殺菌效果90%
看到影片中那位女士說「檸檬汁是酸性」,就起了疑問,因為也有很多人說檸檬應該是鹼性,
檢索了一下,發現眾說紛紜,
不過倒是在「KingNet」找到了一篇不錯的養生資訊,
在此與大家分享:
出處: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22426&category=%B9D%C5%A5%A4%A3%B6%EE%BB%A1
[hr]
多喝酸的飲料能讓身體變鹼性?
有此一說:
請問聽親友說,多喝酸的飲料如檸檬汁、水果醋、或是醋酸做的東西,能讓身體變鹼性?
對治療痛風很好?是真的嗎?
謝謝
[hr]
KingNet藥物諮詢特別門診藥師回答
義守大學義大醫院中藥科 吳宗修藥師
在自然健康的狀態,人的身體應當呈現弱鹼性,即是血液酸鹼度(ph)為7.4。當身體處此弱鹼狀態時,體內極為複雜的各種生化作用均可發揮極致,所有廢物的排除也能快速且徹底,不會累積體內。相反地,如果攝取太多酸性食物,導致身體及血液由弱鹼性而轉成偏酸性,此時體內參與血液淨化的器官如肝臟、心臟血管、腎臟、脾臟、胰臟,他們就會逐漸加重工作負擔,久而久之,終於導致衰竭而衍生各種嚴重疾病。
身體內在所生成具有毒性的廢物,倘不能獲得適度排除時,人體會自然本能地先去尋找累積廢物的地點,通常「關節」是最常見的堆積場,接受過多酸物廢物,因此在臨床診病時,常見到各種非典型性風濕病及痛風。病患常有全身酸痛,或腰背痛,關節四肢麻木,到底是什麼原因?其實少吃肉,多吃蔬果,改變身體的酸血症就可痊癒。許多病患在改善飲食觀念後,不藥而癒,但也有不能相信,不斷服用止痛藥,導致各種併發症。除了關節,另一處常見的地點為皮膚粘膜,其表現症狀,就是濕疹、青春痘、口腔潰瘍、痔瘡等。關節、粘膜、皮膚僅是生物體本能地,試圖尋求減輕廢物負擔,增加排泄的管道。倘若呈現這些警示信號,或依舊攝取不當食物,此時偏向酸性的體質,就成為提供各種疾病的溫床。可由輕微至嚴重,由可痊癒發展成絕症,譬如呼吸系統的鼻炎、過敏性氣喘、肺氣腫乃至呼吸衰竭;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而轉成肝癌;輕微蛋白尿、慢性腎炎而釀成尿毒症;高血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併發腦中風;貧血、白血球功能失調、不明熱、感染而演成淋巴瘤、血癌等。
藉著盡量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取,增加鹼性食物的質與量,令生命體回歸到弱鹼性狀態,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酸鹼性食物的區分,大家可能都犯了錯誤觀念,以為靠舌頭品嚐,以味覺來判定,是酸味或澀味;或有取石蕊試紙,按理化特性,看其顏色之改變或變藍為鹼性,變紅為酸性;或以平日飲食之經驗來區分,如檸檬、醋、橘子‥‥屬酸性,但某些書本卻說檸檬、橘子、蘋果為鹼性食物。或以訛傳訛,或自相矛盾,眾說紛紜。其實食物的酸鹼性,決定於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及含量多寡比率而定。
人類食物基本上分為五大類要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俗稱糖類)、維生素、礦物質。大家都知道蛋白質、維生素非常重要,礦物質雖然只是微量,但是卻也是維繫身體健康不可或缺之要素,因此等同蛋白質。對人類而言,必要礦物質中,與食物的酸鹼性有密切關係者有八種:鉀、鈉、鈣、鎂、鐵、磷、氯、硫。前五種,到了人體之後,就呈現鹼性,(鹼性元素)。當某一類食物被判定酸鹼性時,完全依據酸性元素、鹼性元素的含量比率而定,實驗室裡化學家們將食物經過燃燒,燒成灰質(一百公克食物放在坩鍋加熱),再取出以水溶解,滴定其酸鹼度。因為食物燃燒後,剩下灰質,就會殘留上述八種礦物質,溶解後離子化,就可訂出其酸鹼度。何以要用燃燒法?此乃模擬人們所吃的食品,經由胃的消化,腸的分解、吸收,乃是一連串體內燃燒之過程。體內燃燒與空氣中燃燒,幾乎是相似狀態,故營養醫學上,採用這種方法來分類食物的酸鹼度,分析後,可以得到以下幾項特點:
大部份動物性食物,屬酸性食物。如魚、肉、貝類,含有豐富蛋白質,蛋白質中磷、硫濃度高故。
大多數穀類、部份堅果類、屬於酸性食物,其為人類能量來源。
鹼性食物包括多數蔬菜類、水果類、海藻類。換言之,低熱量的植物性食物,幾乎都是鹼性食品。
何以醋及酸味果汁,舌頭嚐之,感到酸味,試紙測定也呈酸性,何以到了體內反不會呈現酸性呢?食用醋及酸味的水果,含有機酸如醋酸、蘋果酸、檸檬酸等,入了體內吸收後,胰液、膽汁、腸液就以碳酸鈉中和,再被吸收入肝中,很快燃燒成CO2,對人體幾無影響。故味道雖酸,卻不列入酸性食物。
有些有機酸被分解後,留下許多礦物質如鉀、鈉、鈣、鎂等,反而顯出鹼性反應,如檸檬、橘子、醋等。
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機酸,除了令人感到酸性外,亦有鹼性味。所謂鹼性味就是一種粘滑且帶澀味。其理由乃是因鹼性故,舌頭的粘膜蛋白質,受了點傷害,一時喪失感覺故。
一般人所謂蔬果吃多了,口中澀澀,不禁有種體寒之感,故常誤解道:多吃水果,身體會太虛寒,其實不然。
有些食品為了防腐,或為了保存,或為了增加滑潤性,會添加碳酸鈉(蘇打)或鹼粉(台語「基」粉),往往令人感到苦味或獨特的澀味,此乃由於鹼性物質存留食物中。
酸鹼性與酸鹼味不同,若論味,食物中酸味較鹼味為上風,為人所好。但若比較酸性、鹼性食物之味道如何?則不能一概而論。有些人喜歡吃酸性食物的美味感,但如鹼性食物的豆腐,卻也有其獨特的清淡味。因此美味不一定是酸性,大豆中提煉的麩胺酸,卵磷質,都是味道鮮美的鹼性食物。
除了認識何者為酸性?孰為鹼性外,其酸鹼性之程度(或稱其強弱度)亦應有所認識。如牛乳鹼度0.2,豆腐0.1,碗豆莢1.1,換言之,吃了這類幾乎中和的食物,身體恆常保持弱鹼性。相反地,吃了許多高酸度的食物,身體就會偏酸,應以其他高鹼性食物調和之,故蔬果乃極佳的調節劑,健康的保護者。
自我檢視,如果平日有消化不良或健康狀況不佳之情況,應避免以下的酸性食物:
肉類、魚類、蛋類傷害人體最為嚴重。
所有澱粉類和穀類,尤其是經過精製的澱粉類(如白米、白麵包、白麵條、白饅頭、餅干、三合一沖泡式精磨餐包等)。
調味料、泡菜。
蔥、蒜、菇、蕈類。
部份豆類及堅果類,尤其花生、碗豆、扁豆。
所有油類及奶油,油膩及油炸、油煎食物。
所有甜食,尤其是白糖、精糖、精鹽所製成者,果醬、果凍、糖漿、糖果、冰淇淋、飲料(飲料極度酸性,且很快侵蝕牙齒)、巧克力、罐頭水果等。
穀類可藉適當烹調及處理,減少其酸性程度。譬如麵包倘使經過烤箱,稍微烘烤,其中澱粉會轉變成果糖 (fructose)或水果糖(fruit sugar),他們轉成這種型態時,就猶如水果中的糖份,成為極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其次,烘烤的麵包,具有鹼性食物的特性,較未處理的白麵包,營養價值增加許多。又譬如國人喜食白米,如果在飲用前,能浸泡水中三十秒鐘,許多含酸性的澱粉可以洗滌掉,如此對身體傷害亦可稍微減少。相對地,許多全穀類(糙米、糙米粉、黑麵包、小麥胚芽等),與加工、精製的穀類比較,其酸度明顯減低,因此大家應儘可能改用全穀類,取代白米、白麵。
飲食中應當增加的鹼性食物:
蔬菜類:幾乎所有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亦可煮成菜湯。芽菜是最好的體內清潔劑,且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及礦物質。所有豆類中,大豆是鹼性最高的,也是治療過度酸性體質時,極佳的選擇。
牛奶必須是提去奶油的酸奶(優酪乳)。
大多數堅果類如南瓜子、葵瓜子、杏仁、腰果、芝麻、核桃。
水果及鮮果汁:水果乃是食物中最容易消化的,因為水果本身組成就非常單純,人們不須再耗費很多能量去消化。因此營養學上,常稱「水果」為「最佳的鹼性食物」,也是「最好的體內清潔劑」,誠為「最天然的藥品」。英國的衛生健康部門就提出:果汁對解除過度緊張、分解毒素,淨化身體,心臟血管疾病、肥胖、風濕、高血壓等,具有功效。如果每日能喝到1000-1500cc,就能得到很好的療效。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 小麥、奶油、馬肉等。
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弱鹼性食品:紅豆、蘿蔔、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中鹼性食品:蘿蔔乾、大豆、紅蘿蔔、蕃茄、香蕉、橘子、南瓜、草莓 蛋白、梅乾、檸檬、菠菜等。
強鹼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是不錯的鹼性健康食品,而茶類不宜過量,最佳飲用時間為早上。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編輯部】提供
Original Message
作者: medical
Date: May 18, 2010 10:10AM
Re: [小常識] 檸檬皮消毒水 殺菌效果90%
看到影片中那位女士說「檸檬汁是酸性」,就起了疑問,因為也有很多人說檸檬應該是鹼性,
檢索了一下,發現眾說紛紜,
不過倒是在「KingNet」找到了一篇不錯的養生資訊,
在此與大家分享:
出處: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22426&category=%B9D%C5%A5%A4%A3%B6%EE%BB%A1
[hr]
多喝酸的飲料能讓身體變鹼性?
有此一說:
請問聽親友說,多喝酸的飲料如檸檬汁、水果醋、或是醋酸做的東西,能讓身體變鹼性?
對治療痛風很好?是真的嗎?
謝謝
[hr]
KingNet藥物諮詢特別門診藥師回答
義守大學義大醫院中藥科 吳宗修藥師
在自然健康的狀態,人的身體應當呈現弱鹼性,即是血液酸鹼度(ph)為7.4。當身體處此弱鹼狀態時,體內極為複雜的各種生化作用均可發揮極致,所有廢物的排除也能快速且徹底,不會累積體內。相反地,如果攝取太多酸性食物,導致身體及血液由弱鹼性而轉成偏酸性,此時體內參與血液淨化的器官如肝臟、心臟血管、腎臟、脾臟、胰臟,他們就會逐漸加重工作負擔,久而久之,終於導致衰竭而衍生各種嚴重疾病。
身體內在所生成具有毒性的廢物,倘不能獲得適度排除時,人體會自然本能地先去尋找累積廢物的地點,通常「關節」是最常見的堆積場,接受過多酸物廢物,因此在臨床診病時,常見到各種非典型性風濕病及痛風。病患常有全身酸痛,或腰背痛,關節四肢麻木,到底是什麼原因?其實少吃肉,多吃蔬果,改變身體的酸血症就可痊癒。許多病患在改善飲食觀念後,不藥而癒,但也有不能相信,不斷服用止痛藥,導致各種併發症。除了關節,另一處常見的地點為皮膚粘膜,其表現症狀,就是濕疹、青春痘、口腔潰瘍、痔瘡等。關節、粘膜、皮膚僅是生物體本能地,試圖尋求減輕廢物負擔,增加排泄的管道。倘若呈現這些警示信號,或依舊攝取不當食物,此時偏向酸性的體質,就成為提供各種疾病的溫床。可由輕微至嚴重,由可痊癒發展成絕症,譬如呼吸系統的鼻炎、過敏性氣喘、肺氣腫乃至呼吸衰竭;慢性活動性肝炎、肝硬化而轉成肝癌;輕微蛋白尿、慢性腎炎而釀成尿毒症;高血脂、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併發腦中風;貧血、白血球功能失調、不明熱、感染而演成淋巴瘤、血癌等。
藉著盡量減少酸性食物的攝取,增加鹼性食物的質與量,令生命體回歸到弱鹼性狀態,一切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酸鹼性食物的區分,大家可能都犯了錯誤觀念,以為靠舌頭品嚐,以味覺來判定,是酸味或澀味;或有取石蕊試紙,按理化特性,看其顏色之改變或變藍為鹼性,變紅為酸性;或以平日飲食之經驗來區分,如檸檬、醋、橘子‥‥屬酸性,但某些書本卻說檸檬、橘子、蘋果為鹼性食物。或以訛傳訛,或自相矛盾,眾說紛紜。其實食物的酸鹼性,決定於食物中所含礦物質的種類及含量多寡比率而定。
人類食物基本上分為五大類要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俗稱糖類)、維生素、礦物質。大家都知道蛋白質、維生素非常重要,礦物質雖然只是微量,但是卻也是維繫身體健康不可或缺之要素,因此等同蛋白質。對人類而言,必要礦物質中,與食物的酸鹼性有密切關係者有八種:鉀、鈉、鈣、鎂、鐵、磷、氯、硫。前五種,到了人體之後,就呈現鹼性,(鹼性元素)。當某一類食物被判定酸鹼性時,完全依據酸性元素、鹼性元素的含量比率而定,實驗室裡化學家們將食物經過燃燒,燒成灰質(一百公克食物放在坩鍋加熱),再取出以水溶解,滴定其酸鹼度。因為食物燃燒後,剩下灰質,就會殘留上述八種礦物質,溶解後離子化,就可訂出其酸鹼度。何以要用燃燒法?此乃模擬人們所吃的食品,經由胃的消化,腸的分解、吸收,乃是一連串體內燃燒之過程。體內燃燒與空氣中燃燒,幾乎是相似狀態,故營養醫學上,採用這種方法來分類食物的酸鹼度,分析後,可以得到以下幾項特點:
大部份動物性食物,屬酸性食物。如魚、肉、貝類,含有豐富蛋白質,蛋白質中磷、硫濃度高故。
大多數穀類、部份堅果類、屬於酸性食物,其為人類能量來源。
鹼性食物包括多數蔬菜類、水果類、海藻類。換言之,低熱量的植物性食物,幾乎都是鹼性食品。
何以醋及酸味果汁,舌頭嚐之,感到酸味,試紙測定也呈酸性,何以到了體內反不會呈現酸性呢?食用醋及酸味的水果,含有機酸如醋酸、蘋果酸、檸檬酸等,入了體內吸收後,胰液、膽汁、腸液就以碳酸鈉中和,再被吸收入肝中,很快燃燒成CO2,對人體幾無影響。故味道雖酸,卻不列入酸性食物。
有些有機酸被分解後,留下許多礦物質如鉀、鈉、鈣、鎂等,反而顯出鹼性反應,如檸檬、橘子、醋等。
蔬菜和水果中的有機酸,除了令人感到酸性外,亦有鹼性味。所謂鹼性味就是一種粘滑且帶澀味。其理由乃是因鹼性故,舌頭的粘膜蛋白質,受了點傷害,一時喪失感覺故。
一般人所謂蔬果吃多了,口中澀澀,不禁有種體寒之感,故常誤解道:多吃水果,身體會太虛寒,其實不然。
有些食品為了防腐,或為了保存,或為了增加滑潤性,會添加碳酸鈉(蘇打)或鹼粉(台語「基」粉),往往令人感到苦味或獨特的澀味,此乃由於鹼性物質存留食物中。
酸鹼性與酸鹼味不同,若論味,食物中酸味較鹼味為上風,為人所好。但若比較酸性、鹼性食物之味道如何?則不能一概而論。有些人喜歡吃酸性食物的美味感,但如鹼性食物的豆腐,卻也有其獨特的清淡味。因此美味不一定是酸性,大豆中提煉的麩胺酸,卵磷質,都是味道鮮美的鹼性食物。
除了認識何者為酸性?孰為鹼性外,其酸鹼性之程度(或稱其強弱度)亦應有所認識。如牛乳鹼度0.2,豆腐0.1,碗豆莢1.1,換言之,吃了這類幾乎中和的食物,身體恆常保持弱鹼性。相反地,吃了許多高酸度的食物,身體就會偏酸,應以其他高鹼性食物調和之,故蔬果乃極佳的調節劑,健康的保護者。
自我檢視,如果平日有消化不良或健康狀況不佳之情況,應避免以下的酸性食物:
肉類、魚類、蛋類傷害人體最為嚴重。
所有澱粉類和穀類,尤其是經過精製的澱粉類(如白米、白麵包、白麵條、白饅頭、餅干、三合一沖泡式精磨餐包等)。
調味料、泡菜。
蔥、蒜、菇、蕈類。
部份豆類及堅果類,尤其花生、碗豆、扁豆。
所有油類及奶油,油膩及油炸、油煎食物。
所有甜食,尤其是白糖、精糖、精鹽所製成者,果醬、果凍、糖漿、糖果、冰淇淋、飲料(飲料極度酸性,且很快侵蝕牙齒)、巧克力、罐頭水果等。
穀類可藉適當烹調及處理,減少其酸性程度。譬如麵包倘使經過烤箱,稍微烘烤,其中澱粉會轉變成果糖 (fructose)或水果糖(fruit sugar),他們轉成這種型態時,就猶如水果中的糖份,成為極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其次,烘烤的麵包,具有鹼性食物的特性,較未處理的白麵包,營養價值增加許多。又譬如國人喜食白米,如果在飲用前,能浸泡水中三十秒鐘,許多含酸性的澱粉可以洗滌掉,如此對身體傷害亦可稍微減少。相對地,許多全穀類(糙米、糙米粉、黑麵包、小麥胚芽等),與加工、精製的穀類比較,其酸度明顯減低,因此大家應儘可能改用全穀類,取代白米、白麵。
飲食中應當增加的鹼性食物:
蔬菜類:幾乎所有蔬菜,尤其是綠葉蔬菜,亦可煮成菜湯。芽菜是最好的體內清潔劑,且含有豐富的維他命及礦物質。所有豆類中,大豆是鹼性最高的,也是治療過度酸性體質時,極佳的選擇。
牛奶必須是提去奶油的酸奶(優酪乳)。
大多數堅果類如南瓜子、葵瓜子、杏仁、腰果、芝麻、核桃。
水果及鮮果汁:水果乃是食物中最容易消化的,因為水果本身組成就非常單純,人們不須再耗費很多能量去消化。因此營養學上,常稱「水果」為「最佳的鹼性食物」,也是「最好的體內清潔劑」,誠為「最天然的藥品」。英國的衛生健康部門就提出:果汁對解除過度緊張、分解毒素,淨化身體,心臟血管疾病、肥胖、風濕、高血壓等,具有功效。如果每日能喝到1000-1500cc,就能得到很好的療效。
常見食物的酸鹼性:
強酸性食品: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西點或柿子、烏魚子、柴魚等。
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 小麥、奶油、馬肉等。
弱酸性食品:白米、落花生、啤酒、酒、油炸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弱鹼性食品:紅豆、蘿蔔、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等。
中鹼性食品:蘿蔔乾、大豆、紅蘿蔔、蕃茄、香蕉、橘子、南瓜、草莓 蛋白、梅乾、檸檬、菠菜等。
強鹼性食品: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尤其是天然綠藻富含葉綠素,是不錯的鹼性健康食品,而茶類不宜過量,最佳飲用時間為早上。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編輯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