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Change History

Message: 歐盟研究探討「中始新世紀」(Middle Eocene period)的全球暖化現象

Changed By: Hsinping
Change Date: February 13, 2011 12:39AM

歐盟研究探討中始新世紀(Midd「中始新世紀」(Middle Eocene period)的全球暖化現象
作者: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科技組 現職: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科技組
文章來源:http://ec.europa.eu
發佈時間:2011.01.11
轉錄來源:http://stn.nsc.gov.tw/view_detail.asp?doc_uid=1000102021

一個由歐盟資助的研究指出,發生於距今4000萬年前、即中始新世紀的全球暖化事件,乃肇因於大氣中所增加的二氧化碳量。此項在《科學》期刊發表的研究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預測二氧化碳,如何在日後影響全球暖化。這份最新的研究為DINOPRO計畫的一部份。此DINOPRO計畫,為歐洲研究委員會、歐盟第7期科研架構下的計畫之一,首期研究經費為150萬歐元。其研究目標為開發、並且應用一個精良的研究方法,為過去的碳循環與氣候變遷之改變,進行整合重建工作。

相關研究專家們皆同意我們所居住的星球,其溫度曾經在過去的一段短時間內不斷上升,中斷了之前千萬年間持續進行的冷卻(cooling)現象。這段增溫的時期,專家們稱為中始新世紀氣候最佳期(the Middle Eocene Climatic Optimum, MECO),此段時期持續約40萬年之久。烏特列支大學及荷蘭皇家海洋研究所(the Royal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Sea Research)的研究人員,利用被稱之為有機物分子同位素(organic molecular paleothermometry)的創新技術,於浮游生物化石上進行研究。結果判定大氣中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也因為大氣中二氧化碳量的增加,使當時溫度上升達攝氏六度。

研究人員並指出,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程度與海水溫度之間的相互關係,恰與現今模式預測海水表面溫度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加倍,溫度也同時上升2至5度的結果相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地進行的檢測,都證明了此中始新世紀氣候最佳期的溫度概況。

本研究領導研究員,烏特列支大學Peter Bijl博士,在路透社的訪問中指出:本項研究,為指出二氧化碳濃度,與當時溫度變化之交錯關係的先驅。

本項研究成果,也造成對現今已存在氣候模式的諸多臆測。路透社引用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氣候變遷研究部門(the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ection a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in the US)主任,Jeff Kiehl博士的話說:「一個真實的暖化事件,勝過一個預測模式的結果。」此外,Jeff Kiehl博士也針對此篇研究提出看法,認為這個星球確實對二氧化碳濃度極其敏感,而二氧化碳濃度恰與海水表面溫度上升的關連性相符。另外,因為本項研究發現來自於對真實事件的分析,而不是一個模式演算出來的結果,所以應該被進一步應用於其他氣候模式,檢測其運算結果的準確度上。

研究人員並評估由南大洋東塔斯曼海底高原海洋鑽探計畫(the East Tasman Plateau at Ocean Drilling Program in the Southern Ocean),第1172號取樣點取出的芯樣沉積物樣本。這些樣本是十年前的研究人員所收集,當時是為了重現4000萬年前、連接南極洲與澳洲之間的次洲(subcontinents)情形。本研究團隊藉由評估藻類的化石分子,重建遠古時期的二氧化碳濃度。

Bijl博士最後對本研究做了評論:「簡單地說,4000萬年前二氧化碳的濃度改變太過劇烈,不可能是由溫度的改變所造成。然而如此巨大的二氧化碳濃度改變,卻反過來提供了當時地球溫度變化,一個貌似合理的解釋。」


參考資料:
http://ec.europa.eu/research/infocentre/article_en.cfm?id=/research/headlines/news/article_10_11_23_en.html&item=Environment&artid=18793

Original Message

作者: Hsinping
Date: February 13, 2011 12:38AM

歐盟研究探討中始新世紀(Midd「中始新世紀」(Middle Eocene period)的全球暖化現象
作者: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科技組 現職:駐歐盟兼駐比利時代表處科技組
文章來源:http://ec.europa.eu
發佈時間:2011.01.11
轉錄來源:http://stn.nsc.gov.tw/view_detail.asp?doc_uid=1000102021

一個由歐盟資助的研究指出,發生於距今4000萬年前、即中始新世紀的全球暖化事件,乃肇因於大氣中所增加的二氧化碳量。此項在《科學》期刊發表的研究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預測二氧化碳,如何在日後影響全球暖化。這份最新的研究為DINOPRO計畫的一部份。此DINOPRO計畫,為歐洲研究委員會、歐盟第7期科研架構下的計畫之一,首期研究經費為150萬歐元。其研究目標為開發、並且應用一個精良的研究方法,為過去的碳循環與氣候變遷之改變,進行整合重建工作。

相關研究專家們皆同意我們所居住的星球,其溫度曾經在過去的一段短時間內不斷上升,中斷了之前千萬年間持續進行的冷卻(cooling)現象。這段增溫的時期,專家們稱為中始新世紀氣候最佳期(the Middle Eocene Climatic Optimum, MECO),此段時期持續約40萬年之久。烏特列支大學及荷蘭皇家海洋研究所(the Royal Netherlands Institute for Sea Research)的研究人員,利用被稱之為有機物分子同位素(organic molecular paleothermometry)的創新技術,於浮游生物化石上進行研究。結果判定大氣中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也因為大氣中二氧化碳量的增加,使當時溫度上升達攝氏六度。

研究人員並指出,二氧化碳濃度上升程度與海水溫度之間的相互關係,恰與現今模式預測海水表面溫度隨著二氧化碳濃度加倍,溫度也同時上升2至5度的結果相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各地進行的檢測,都證明了此中始新世紀氣候最佳期的溫度概況。

本研究領導研究員,烏特列支大學Peter Bijl博士,在路透社的訪問中指出:本項研究,為指出二氧化碳濃度,與當時溫度變化之交錯關係的先驅。

本項研究成果,也造成對現今已存在氣候模式的諸多臆測。路透社引用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氣候變遷研究部門(the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Section a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in the US)主任,Jeff Kiehl博士的話說:「一個真實的暖化事件,勝過一個預測模式的結果。」此外,Jeff Kiehl博士也針對此篇研究提出看法,認為這個星球確實對二氧化碳濃度極其敏感,而二氧化碳濃度恰與海水表面溫度上升的關連性相符。另外,因為本項研究發現來自於對真實事件的分析,而不是一個模式演算出來的結果,所以應該被進一步應用於其他氣候模式,檢測其運算結果的準確度上。

研究人員並評估由南大洋東塔斯曼海底高原海洋鑽探計畫(the East Tasman Plateau at Ocean Drilling Program in the Southern Ocean),第1172號取樣點取出的芯樣沉積物樣本。這些樣本是十年前的研究人員所收集,當時是為了重現4000萬年前、連接南極洲與澳洲之間的次洲(subcontinents)情形。本研究團隊藉由評估藻類的化石分子,重建遠古時期的二氧化碳濃度。

Bijl博士最後對本研究做了評論:「簡單地說,4000萬年前二氧化碳的濃度改變太過劇烈,不可能是由溫度的改變所造成。然而如此巨大的二氧化碳濃度改變,卻反過來提供了當時地球溫度變化,一個貌似合理的解釋。」


參考資料:
http://ec.europa.eu/research/infocentre/article_en.cfm?id=/research/headlines/news/article_10_11_23_en.html&item=Environment&artid=18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