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登入 註冊
美寶首頁 美寶百科 美寶論壇 美寶落格 美寶地圖

Advanced

Change History

Message: [兩岸合作] 大陸第4次北極考察隊下月起航 臺科學家首度同行

Changed By: apophasis
Change Date: June 27, 2010 11:36AM

[兩岸合作] 大陸第4次北極考大陸第4次北極台科學家首度同行考察隊下月起航 臺科學家首度同行
[兩岸合作] 大陸第4次北極考大陸第4次北極考察隊下月起航 臺科學家首度同行(<a href=http://mepopedia.com/forum/read.php?160,6695>英文版</a>)

《中央社》&《中央日報》(2010/06/26)《中新社》6月26日報導,中國第四次北極考察隊將於7月1日從廈門出發,爭取前往北極點;臺灣科研人員將首度參加大陸北極考察隊。

目前,第四次北極考察隊已經組成。考察隊暨雪龍號科學考察船25日從上海基地前來廈門,7月1日從廈門啟程,前往北冰洋區域執行科學考察任務,並計畫 9月23日返回上海,歷時85天。

考察隊由科研人員、後勤保障人員、媒體記者共122人組成,其中包括來自美國、法國、芬蘭、愛沙尼亞、韓國的7位科學家。領隊由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副主任吳軍擔任,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長餘興光將擔任首席科學家,來自極地研究中心的沈權則擔任雪龍號科學考察船船長。

其中,來自臺灣中央研究院,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廖運志博士亦將成為考察隊的一員。這是繼去年大陸第26次赴南極考察首度有臺灣學者加入後,兩岸科學家首次攜手同探北冰洋。

據介紹,本次考察將圍繞北極海冰快速變化機理研究,北極海洋生態系統對海冰快速變化的回應兩大科學目標,在白令海、白令海峽、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加拿大海盆、門捷列夫海脊等海域,開展與海冰大範圍融化相關聯的大氣、海冰和海洋過程觀測,以及生態系統多學科綜合考察。

相關歷史訊息:
<a href=http://mepopedia.com/forum/read.php?127,4123>[兩岸合作] 台灣南極考察隊成功返台 2010/02/08</a>
<a href=http://mepopedia.com/forum/read.php?127,2072,2072#msg-2072>[兩岸合作] 台灣學者 首次參加大陸南極科學考察 2009/10/11</a>



資訊來源:
<a href=http://www.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006270036&pType0=aCN&pTypeSel=0>中央社 2010/06/26</a>
<a href=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1&docid=101207962>中央日報 2010/06/26</a>

Original Message

作者: apophasis
Date: June 27, 2010 11:25AM

[兩岸合作] 大陸第4次北極考大陸第4次北極台科學家首度同行考察隊下月起航 臺科學家首度同行
[兩岸合作] 大陸第4次北極考大陸第4次北極台考察隊下月起航 臺科學家首度同行(英文版

《中央社》&《中央日報》(2010/06/26)《中新社》6月26日報導,中國第四次北極考察隊將於7月1日從廈門出發,爭取前往北極點;臺灣科研人員將首度參加大陸北極考察隊。

目前,第四次北極考察隊已經組成。考察隊暨雪龍號科學考察船25日從上海基地前來廈門,7月1日從廈門啟程,前往北冰洋區域執行科學考察任務,並計畫 9月23日返回上海,歷時85天。

考察隊由科研人員、後勤保障人員、媒體記者共122人組成,其中包括來自美國、法國、芬蘭、愛沙尼亞、韓國的7位科學家。領隊由中國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副主任吳軍擔任,中國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所長餘興光將擔任首席科學家,來自極地研究中心的沈權則擔任雪龍號科學考察船船長。

其中,來自臺灣中央研究院,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廖運志博士亦將成為考察隊的一員。這是繼去年大陸第26次赴南極考察首度有臺灣學者加入後,兩岸科學家首次攜手同探北冰洋。

據介紹,本次考察將圍繞北極海冰快速變化機理研究,北極海洋生態系統對海冰快速變化的回應兩大科學目標,在白令海、白令海峽、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加拿大海盆、門捷列夫海脊等海域,開展與海冰大範圍融化相關聯的大氣、海冰和海洋過程觀測,以及生態系統多學科綜合考察。

相關歷史訊息:
[兩岸合作] 台灣南極考察隊成功返台 2010/02/08
[兩岸合作] 台灣學者 首次參加大陸南極科學考察 2009/10/11



資訊來源:
中央社 2010/06/26
中央日報 2010/06/26